雙氯芬酸鈉腸溶片
【成 分】為雙氯芬酸鈉(C14H10Cl2NNaO2)。其化學名為2-[(2,6-二氯苯基)氨基]苯乙酸鈉。其結構式為:分子式:
C14H10CI2NNaO2分子量:318.13
【性 狀】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為腸溶片,除去腸溶衣后顯白色。
【藥理毒理】雙氯芬酸鈉腸溶片通過抑制環(huán)氧合酶從而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,以及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氧酶而減少白三烯、緩激肽等產物的生成而發(fā)揮解熱鎮(zhèn)痛及抗炎作用。在動物試驗和人的臨床實踐中都證實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有解熱作用。急性毒性試驗結果:大鼠經口LD50為150毫克/公斤;小鼠經口LD50為390毫克/公斤。
【藥代動力學】 口服吸收快,完全。與食物同服降低吸收率。血藥濃度空腹服藥平均1~2小時達峰值,與食物同服時6小時達峰值,血漿濃度降低。藥物半衰期約2小時。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9%。在乳汁中藥濃度極低而可忽略,在關節(jié)滑液中,服藥4小時,其水平高于當時血清水平并可維持12小時。大約50%在肝臟代謝,40%~65%從腎排出,35%從膽汁,糞便排出1.2~2小時排泄完。長期應用無蓄積作用。
【適 應 癥】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用于:①緩解類風濕關節(jié)炎、骨關節(jié)炎、脊柱關節(jié)病、痛風性關節(jié)炎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各種關節(jié)炎的關節(jié)腫痛癥狀;②治療非關節(jié)性的各種軟組織風濕性疼痛,如肩痛、腱鞘炎、滑囊炎、肌痛及運動后損傷性疼痛等;③急性的輕、中度疼痛如:手術后、創(chuàng)傷后、勞損后、痛經、牙痛、頭痛等;④對成人和兒童的發(fā)熱有解熱作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 雙氯芬酸鈉腸溶片(1)成人常用量:①關節(jié)炎,一日75~150毫克,分3次服,療效滿意后可逐漸減量;②急性疼痛:首次50毫克,以后25~50毫克,每6~8小時1次。(2)小兒常用量:一日0.5~2.0毫克/公斤,日最大量為3.0毫克/公斤,分3次服。
【不良反應】 ①胃腸反應: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,約見于10%服藥者,主要為胃不適、燒灼感、返酸、納差、惡心等,停藥或對癥處理即可消失。其中少數可出現潰瘍、出血、穿孔;②神經系統表現有頭痛、眩暈、嗜睡、興奮等;③引起浮腫、少尿,電解質紊亂等不良
反應,輕者停藥并相應治療后可消失;④其他少見的有血清轉氨酶一過性升高,極個別出現黃疸、皮疹、心律不齊、粒細胞減少、血小板減少等,停藥后均可恢復。
【禁 忌】 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過敏者禁用。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引起哮喘、蕁麻疹或其他變態(tài)反應的患者禁用。
【注意事項】 (1)有肝、腎功能損害或潰瘍病史者慎用,尤其是老年人。用藥期間應常規(guī)隨訪檢查肝腎功能。(2)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因含鈉,對限制鈉鹽攝入量的病人應慎用。
【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】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通過胎盤。動物試驗對胎鼠有毒性,但不致畸。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。
【老年患者用藥】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能誘導或加重老年人胃腸道出血、潰瘍和穿孔。服用利尿劑或有細胞外液丟失的老年患者慎用。
【藥物相互作用】(1)飲酒或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同用時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,并有致潰瘍的危險。長期與對乙酰氨基酚同用時可增加對腎臟的毒副作用。(2)與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楊酸類藥物同用時,藥效不增強,而胃腸道不良反應及出血傾向發(fā)生率增高。(3)與肝素、雙香豆素等抗凝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藥同用時有增加出血的危險。(4)與呋塞米同用時,后者的排鈉和降壓作用減弱。(5)與維拉帕米、硝苯啶同用時,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的血藥濃度增高。(6)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增高地高辛的血濃度,同用時須注意調整地高辛的劑量。(7)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增強抗糖尿病藥(包括口服降糖藥)的作用。(8)瑞培林(雙氯芬酸鈉腸溶片)與抗高血壓藥同用時可影響后者的降壓效果。(9)丙磺舒可降低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的排泄,增加血藥濃度,從而增加毒性,故同用時宜減少瑞培林(雙氯芬酸鈉腸溶片)劑量。(10)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降低甲氨蝶呤的排泄,增高其血濃度,甚至可達中毒水平,故雙氯芬酸鈉腸溶片不應與中或大劑量甲氨蝶呤同用。(11)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降低胰島素和其他降糖藥作用,使血糖升高。(12)與保鉀利尿藥同用時可引起高鉀血癥。(13)阿司匹林可降低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的生物利用度。
【藥物過量】 藥物過量時應采用下列治療措施:應盡快采取洗胃和活性炭處理,以阻止其進一步被吸收。對并發(fā)癥,例如血壓過低、腎
衰竭、驚厥、胃腸刺激、呼吸抑制,應進行支持治療和對癥治療。
|